|
skea感謝《遠見雜誌》採訪報導 |
|
讓告別,成為另一種美學 |
【作者:林讓均 出處:2009年6月號 / 澳洲第一】
死亡,不再是禁忌。隨著電影《送行者》票房在台灣大賣,
殯葬業已經成為台灣最夯的職業之一,它不只提供專業,更是一種美學。
「即使是最悲傷的離別,也要留住你最美的容顏!」
探討納棺師職業的日本影片《送行者:禮儀師的樂章》在播出之後,創下日本300萬人次的觀影紀錄,還替日本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獎。
《送行者》的電影效應,讓許多日本年輕人搶著要從事殯葬業,隨著各界對影片的如潮佳評,生命禮儀服務事業的產業形象似乎又加分不少。
大家恍然,原來生命的告別,可以是一件如此美麗的事情。
影片在台灣放映後,影響力也延燒到台灣。
讓台灣的殯葬產業,不只形象上加分了,也有了正向的質變。
近年來在台灣,殯葬業的禮儀師被形容是「新三師」,甚至是高薪、高專業與高感性的「高感度人才」,從乏人問津變成熱門職業。
贊助《送行者》台灣播映的殯葬業龍頭「龍巖人本」,在電影熱播的3月份徵才時,需求15~20人,居然有上千人報名,想搶這年薪可高達18個月的金飯碗。
「我們每年徵才,來應徵的人,素質一屆比一屆高,」龍巖人本總經理劉偉龍說,因為金融海嘯釋出職場人才,今年不只工程師變多,甚至有證券協理、建設公司高級主管等白領幹部應徵。
禮儀服務做為一項專業,逐漸廣被接受,也代表國人慢慢跨越禁忌,已經可以談生死。
殯葬業質變,歷經多次改革
「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,對中、西方來說,談死亡一直是個忌諱,」南華生死學系主任蔡明昌表示,但是20世紀初歐美有了「死亡覺醒」「安寧療護」等社會運動,禁忌開始鬆動。
台灣則大約在1990年代之後,消費者意識抬頭,國際化也讓大家更有機會看到各地的告別文化,「從要求透明化、標準化開始,殯葬業有了改變,」蔡明昌說。
「從搶屍體的黑社會時代,到被誤解是賣塔位、生前契約的詐騙集團,好不容易現在殯葬業形象變好了!」萬安生命企業董事長、中華民國殯葬禮儀協會理事長吳珅篁說,以前他在路上發名片還會被當場丟掉。
而如今,標準化、透明化的禮儀服務已經是基本條件。劉偉龍也指出,殯葬業已邁向「正常化」,就像一般服務業,服務內容追求創新、個人化與精品化。
在「生前契約」「生前告別式」的觀念已不稀奇時,也愈來愈多開放的當事者,提早主張自己要的告別方式。
「告別美學」蔚為趨勢,儼然成了殯葬新商機。就這樣,掀開黑暗禁忌的神祕面紗之後,台灣殯葬業界動了起來,今年春天兩大業者不約而同出招,讓死生大事多了美學想像。
首先是萬安生命與橙果設計合作,推出符合環保與個人化概念的「天堂式場」;而龍巖人本則邀請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,將打造氣勢磅礡的「世紀墓園」。
讓生命臨終的告別,成為「美事」一樁,其實並不容易。且看業界怎麼做?
告別美學1〉龍巖請安藤忠雄
龍巖人本在三芝的宮殿式納骨寶塔「真龍殿」,在設計裝潢上極為講究豪華,被喻為往生者的「五星級飯店」。
光是環繞該殿的青斗石,就高五公尺、周長108公尺。一個塔位最低近20萬,家族塔位甚至上千萬。
每一層納骨塔位的鑲架、面板都請名師設計,例如琉園創意總監王俠軍就設計了一層樓的琉璃面板以及骨灰罈。
在真龍殿2002年啟用之後,這座樓高超過百公尺、彷彿坐落在蓮花水池上的建物,就成為國內外殯葬業者取經觀摩之處。
企圖達到「世界第一」的真龍殿固然奢華氣派,但對龍巖人本來說,卻想要在真龍殿旁的26公頃基地上,呈現另一種墓園風範。
劉偉龍說這種美學風範,四個字就可概括:安藤忠雄。
櫻花相伴 讓墓園更有質感
安藤設計的墓園不採高塔式,而是被櫻花樹林環抱的方圓建物,主體表面有圓型大水池,納骨空間藏在水池裡面,打破了一般宗教味十足的墓園設計。
「四季變化鮮明的櫻花,最能夠象徵生命的興衰起落!」在龍巖墓園設計發表會上擔綱主持的作家蔡詩萍說,安藤帶來的已不只是墓園文化的革新,更是一種藝術文化的提升。
龍巖跨海請來安藤,國際大師首次的墓園作品果然引起各界熱烈討論,不再避諱談死亡。
「死亡,好像又回歸為人生的一部分了,這才正常啊!」曾表示想死在安藤墓園中的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說,以後大家墓仔埔也敢去了。(見頁64安藤忠雄文章)
告別美學2〉萬安請來蔣友柏
有別於龍巖把美學展現在墓園空間,稱霸醫院體系的萬安生命則請來蔣友柏,把焦點放在「式場」,也就是靈堂。
力圖展現殯葬個性化的萬安,近年發表「以你想要的方式告別」廣告,囊括了許多獎項肯定,說明這句廣告金句,著實牽引出人們最不為人知的心事。
「再簡單不花錢的喪禮,都應該美麗隆重,」吳珅篁記得,自己的母親過世時,不僅醫院停屍間陰暗得像鬼電影,他忙亂張羅完喪禮之後,立刻大病一場,「因為整個過程太遺憾了!」
1990年代,吳珅篁因此率先在醫院體系設立明亮乾淨的往生室;而這次,為了讓喪禮可以更創新、更撫慰人心,他找上蔣友柏。
環保、療癒系的平價精品風
他認為,歷經兩次國喪,年紀還小時就對死亡有所體會的蔣友柏,更懂得生命價值。而蔣友柏給自家設計團隊的六字箴言就是「硬變軟、軟變硬」,同時指式場形體與靈堂氛圍上的巧妙轉變。
今年3月,橙果替萬安設計的「天堂式場」呈現出療癒、環保與個人化的美學。
這套式場模組有著白色、滾金邊的鏤空背板,可以自由重組並回收,減少花材的布置支出。
「傳統靈堂長得都一個樣,不看照片還可能走錯耶!」橙果設計師李子平說,為了設計這組天堂式場,他走訪許多靈堂,發現許多講求排場、請來孝女代哭的靈堂,既沒有特殊性,也無法令人動容。
因此,天堂式場的模組上有「多寶格」可以放紀念物品,至於如何組合布置,則由家屬依照對往生者的瞭解,來呈現出個性化的告別會場。看到會場的同時,就讀懂了往生者的生命故事,也感受到家屬的不捨之情。
「透過這樣的儀式,家人情感得以交流。對生者而言,其實是反省、重生的契機!」吳珅篁表示,未來會請橙果設計更多商品,殯葬業現在也走向跨領域整合,從別的領域援引美學與設計元素。
他笑說,3萬元的喪禮也用得上「天堂式場」模組,萬安未來要走的,就是「療癒系的平價精品風」。
告別美學3〉skea做天堂配件
由七個六、七年級女生創業的skea天堂配件公司,則以個人化的生活美學,來詮釋對亡者的思念。
帶動起殯葬紙紮文化革新的skea所做的,雖然都是要燒給過往親朋的紙紮品,但相較於傳統紙紮,卻處處創新而精緻。
「我們是以自己要入住、要使用的心情去做產品的,如果自己都不想用,那怎麼燒給逝去的親人呢?」skea總監韓小艷之所以會創業,也是因為外公過世後,想為他燒一棟房子,卻遍尋不著滿意產品,乾脆自己動手做。精緻美觀的Villa紙紮作品,卻意外引得外婆破涕為笑,露出痛失至愛後的第一抹笑容。家人們也暫忘傷痛,開始討論起外公將會在這棟Villa中如何「生活」。
穿越陰陽的美麗想像,原來對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屬,有這麼大的療癒效果!
個人化貼心設計 回客率大增
在做紙紮品之前,skea設計團隊會訪談家屬、拍照蒐集資訊,以便做出的產品,符合往生者個性與生活風格。
因此,一棟棟風格迥異的Villa、公寓與露天風呂中,連小配件都不一樣。例如往生者是愛美的少女,那燒給她的可能就是粉紅色調的溫馨公寓,而她若喜歡吃海鮮火鍋,公寓裡的餐桌上就會擺著拇指大的紙火鍋,裡面塞滿精緻擬真的各色海鮮。
skea甚至推出電子3C用品、彩妝保養品、寵物與派對系列產品,為往生者呈現完整的生活樣貌,意外創造了紙紮業的「回客市場」,許多人不時訂製產品燒給親朋。
充滿生活美學的紙紮品,讓skea成為第一個受邀參加「AFE亞洲殯儀博覽會」的紙紮業者,今年參展還獲邀演講,談的正是創新環保的紙紮工藝。
《送行者》一片,把殯葬業者描述成「旅行協助工作」,貼切傳達人生如旅行的真意。
在生命裡的最後一別,不管是送者,還是行者,都會希望揮手的姿態,夠美。
【2009年6月號 遠見雜誌】 |
|
|
∣
遠見雜誌網報導連結 ∣ |
 |
|